国家林草局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湿地总面积8亿亩以上,湿地类型包括红树林、森林沼泽、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分布有湿地植物2315种,湿地鸟类327种。
研究团队认为,他们的数据与之前的观察一致,即三剂灭活疫苗接种可增强对SARS-CoV-2变异株的中和广度。在两剂接种组中,与野生型(WT)病毒相比,对德尔塔的NT50滴度为6.6,降低5.1倍。
该新冠突变株对科学研究和防疫决策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最新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对国内而言,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已经大规模接种的灭活疫苗是否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也具有重症保护作用? 1月28日,《自然》在线发表了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NIFDC)、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多家研究机构和单位的研究人员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研究团队对科兴灭活疫苗(CoronaVac)接种志愿者血清中的存量中和抗体滴度和记忆B淋巴细胞抗体谱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测试结果还显示,几乎所有结合RBD的抗体都能与野生型毒株结合,其中127株抗体对真实和伪病毒的野生型毒株均具有中和活性,他们选择了这些抗体进行进一步研究。其中30株抗体能够直接阻断RBD与ACE2的结合。他们发现,其中有163株抗体识别病毒RBD,100株抗体识别NTD,51株抗体识别S2。
研究中分离出的31株广谱强效抗体中,有13株抗体对奥密克戎的IC50小于0.02ug/ml,是葛兰素史克与Vir生物技术公司(GSK/Vir)的VIR-7831和国内丹序生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DXP-604中和活性的10-40倍。他们研究还发现,结合RBD区域的抗体中,有31株能够强效中和野生型及所有关切变异株的假病毒和真病毒,半抑制浓度IC50在0.002至0.800g/ml之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李德铢通过国际合作,构建了被子植物科级水平迄今最为完整的生命之树。
主持国内外生物相关数据库建设十余年,在他看来,其关键在于能否用大数据创造价值。围绕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开展战略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出版专辑、专题、主办主题展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杨明副处长表示,中科院今后将继续加强与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生物多样性主管部门联动,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技布局、创新突破和示范应用,为书写和传播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贡献力量。中科院标本馆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物标本馆。除了植物园体系,中科院生物标本馆体系还有另一本账。
生物保护,它有一本账 笔筒树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其罪魁祸首就是橡胶南美叶疫病菌(SALB)。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实验动物和资源数据平台。基于此,我国科学家汇编成《中国植物物种名录2021版》《中国兽类标本馆藏数量》和《中国兽类目录(2021版)》。从支撑前沿研究、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到构筑生物安全防御体系中科院历时六年打造的这座生物资源金山正在各个领域辐射能量。记者通过12月24日在京发布的最新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目录了解到,目前该数据库已汇集了中科院40个研究所72家生物资源库馆,超过743万份生物资源数据。
因此,开展相关病害的监测工作迫在眉睫。对此,马俊才也表示,我国是生物资源大国,相关领域和科学家和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据介绍,这个涉及中科院18家成员单位的平台保藏了超过5000个动物品系76万只实验动物。为加强战略生物资源的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2016年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BRP)应运而生。
这将有利于拯救濒危野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我国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展野生笔筒树野外调查、孢子人工繁育等,尝试在广东省开展人工繁育的幼苗回归实验,并进行异地引入。
目前,BRP已形成5+3+1网络构架,即中科院植物园、标本馆、资源库、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实验动物平台等5个资源收集保藏平台,3个资源评价与转化平台和1个信息中心。其中基于各个保藏平台收集的生物资源数据已逾743.8万条。
生物资源是生物科技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国际国内都在加速相关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和开发应用。不止如此,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已建成了覆盖全国30个主点60个辅点、包含针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的10个专项监测网和1个综合监测管理中心,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也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撑。据该中心主任周宇光介绍,截至目前,中心共保存用于专利程序的生物超过2.4万株,位居全球48个布达佩斯条约国际保藏中心的第二位,累计为超过3.3万件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提供了专利生物材料的保藏服务,为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类似这样的有害真菌及生物名目繁多。该病菌也因此被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列为生物武器。不论是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只要在BRP平台关键词一栏输入一种生物种的名字就可以实现检索的功能,按需淘宝。
在生物遗传资源信息平台建设方面,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承担着我国专利生物材料的保藏工作。此外,小麦上毁灭性的真菌病害麦瘟病已经蔓延至我国近邻孟加拉国,对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直接威胁。
他说,据悉,2020年,BRP共提供了44875株/份资源,提供科普服务5159267人次。我国是世界上农林产品进口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木材、水果、种苗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深入开展生物资源的全面调查,进一步推进生物标本资源的保藏、利用与共享,推进后2020时代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
曾作为天然橡胶原产地及主要种植区的巴西橡胶产量从全球原90%的市场份额降到不足1%,连本国需求也无法满足。近一半标本完成了数字化整理工作。目前其野生植株仅在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国家有少量残存。这在世界历史上有案可循。
如何守牢国门关口,防治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在蔡磊看来,准确、完善的生物资源数据库就如同一道照妖镜,能为国门生物安全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战略生物资源的科学认知。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生物资源标本收藏、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在战略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展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BRP科学指导委员会顾问陈宜瑜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曾说。
作为新成员,中科院生物资源衍生库平台所属检疫性及有害微生物参比物质及标准库主要围绕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智能化建设的重大需求,通过系统梳理检疫物种存在的分类问题,建立检疫性菌物综合知识库,为解决口岸在检疫性菌物检测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中的重大科研需求提供基础材料、数据和解决方案。中科院微生物所副所长向华说。
中科院生物资源衍生库负责人、微生物所研究员蔡磊说,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称,目前在欧洲蔓延的小麦秆锈病的Ug99小种可能给世界小麦产区带来重创。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乔格侠和研究员陈军介绍,这个由19个研究所作为依托单位的20家生物标本馆(博物馆)体系,收藏的生物标本资源涵盖了动物、植物、菌物、古生物等,目前生物标本馆体系共保藏各类生物标本达2283.6万号,其中定名标本1228.4万号,模式标本33.8万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本土植物迁地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其资源信息数字平台自2017年正式上线以来,数据逐年增长,目前已收录20795个品系的模式与实验动物模型,包括小鼠、斑马鱼、果蝇、猪、非人灵长类等9种实验动物模型,这些动物及其模式成为生命科学创新的源泉。
生物安全,它是一道照妖镜 一个真菌毁灭一个产业。中国进境植物检疫也明确禁止美洲橡胶属芽、苗、籽入境。
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编著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爬行动物》。
例如,中科院院士李家洋等联合国内多个团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四倍体野生稻的从头驯化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有助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并增加环境变化适应性。在今年10月于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力量深度参与其中。